beat·365(中国)官方网站

您好,欢迎访问beat·365(中国)官方网站

常见问题
您的位置: 主页 > 新闻中心 > 常见问题

bat365官方网站_小助理变成了“大当家”——“十八洞村扶贫故事”系列报道之四

发布日期:2024-03-28 12:29浏览次数:
本文摘要:小助理变成了“大当家”——“十八洞村扶贫故事”系列报道之四10月29日,一大早,微微晨曦给十八洞村披上一件金色的霓裳。

小助理变成了“大当家”——“十八洞村扶贫故事”系列报道之四10月29日,一大早,微微晨曦给十八洞村披上一件金色的霓裳。  村支书龚海华早早地起了床。上午,有公司要来考察村里的旅游资源,下午,还要到贫困户家里去了解脱贫情况,晚上,还要整理村里的扶贫资料……在十八洞村,龚海华是一个转个不停的“陀螺”。

  龚海华个子高,眉毛粗,面善,人很和气。2011年,他从军校毕业后,毅然选择报考大学生村官,来到十八洞村担任村支书助理。

如今,龚海华在十八洞村已经干了6年。在一个村干上6年,按他的话说,也算得上是“老干部”了。  “越是贫困的地方,越是大有作为。

”龚海华还记得第一次来到十八洞村,发现这里穷乡僻壤,贫困程度深,大大出乎意料,但一脸刚毅的他干劲十足,准备在村里大干一场。  在苗乡当干部,得学苗语,才好开展工作。然而,“新官上任”的第一天,他就碰了“钉子”——跟着老支书石顺莲到村民家了解情况,大家讲苗语,他一整天竟没听懂一句话。

  龚海华没有气馁,一天到晚,他就跟在老支书石顺莲屁股后面当“尾巴”:石顺莲去村民家里协调矛盾,他跟着;石顺莲去种地耕田,他跟着;石顺莲去外村交流学习,他也跟着……几个月后,龚海华不光学会了基本的苗语,还学会了如何与乡亲们打交道。  竹子寨4组村民施茂生60多岁了,妻子患了重病,长年吃药,家庭非常贫困,龚海华帮他家争取到了2个低保指标。个别村民没钱交合作医疗费用,龚海华自己掏腰包给交了……  村民们慢慢接受了这个外地来的大学生村官,龚海华也越干越有劲。

  2013年11月3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,作出了“实事求是、因地制宜、分类指导、精准扶贫”的重要指示,并提出十八洞村模式要“可复制、可推广”的原则和“不能搞特殊化,但不能没有变化”的要求。  有了“精准扶贫”重要思想的指导,龚海华和扶贫一线的工作队员们的思想被“激活”了。  在花垣县委、县政府的指导下,龚海华和驻村工作队员一起,因地制宜,创新产业发展模式,以发展一种产业、培育一家专业合作社、带动一片农户的“三个一”模式推动村里各项产业发展。

如今,全村已成立湘西黄牛养殖、苗绣、山羊养殖三大合作社,以股份制的形式在临近的道二乡发展猕猴桃产业,乡村旅游也焕发出勃勃生机。  为了把村里的特产卖出去,龚海华帮助村民建起了微信公众号,开通了淘宝店,苗绣、腊肉、猕猴桃等苗家特产,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,飞进了千家万户。

  ……  思想活跃、敢想敢做的龚海华,在十八洞村一步步成长。  2014年3月10日,龚海华在支部换届选举中,全票当选为十八洞村支部书记。  从跟在老支书屁股后面的“尾巴”,一步步成长为村里的“大当家”,龚海华用6年时间,完成一个“村官”的华丽转身。  成为“大当家”后,龚海华和扶贫工作队、村支两委一起,在基层党建上,做起了“大文章”。

  推行“六制工作法”,将五大主干工作分工明确,责任到人,严格落实坐班服务制,确保全天候为群众服务。  建立“思想道德星级化管理”制度,从发展致富产业、支持公益事业等方面,让村民互相评议、打分,根据评议结果,村里给每家每户贴上星级牌,得分最高的是五颗星。

这种管理模式,激发了村民的活力。现在,大伙脱贫致富的劲头越来越足了,思想境界越来越高了。  今年7月1日,十八洞村党支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,龚海华到北京领奖。

  “以前是要他们干,现在是他们主动要干。”村党支部第一支书施金通用苗歌一般的语言细数村里的变化,“鸟儿回来了,鱼儿回来了,虫儿回来了,打工的人儿回来了,人的心儿回来了……”  近些日子,龚海华正在张罗自己的婚事。在十八洞村干了6年,这位外地来的“大当家”,终于找了位花垣的媳妇,准备在此“安营扎寨”了。

  “再不脱单,就要扯咱村‘后腿’了!”面对记者,龚海华乐呵呵地说。  龚海华还得意地告诉记者,上午,他和花垣县委书记罗明一道,陪同华龙旅游实业发展总公司、首京建设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到村里考察,他们对十八洞村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,两家公司准备投资6亿元以上,以十八洞村为核心,整合周边旅游资源,打造国家旅游精准扶贫示范核心区。  结束采访,龚海华又急着赶往竹子寨走访贫困户去了。上午的“喜事”,让龚海华心里美滋滋的,一路上,他健步如飞。

  午后的阳光温暖,整个十八洞村沐浴在金色里。苗家的山岭上,传来了一阵阵悦耳的歌声:“总书记来十八洞,精准扶贫送春风。

三年过去一转眼,基层组织更牢坚。从前村官小助理,如今成了‘大当家’……” “十八洞”何以成为精准扶贫的样板?  十八洞村如今“火”了!2013年11月3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调研时,作出了“实事求是、因地制宜、分类指导、精准扶贫”的重要指示,在此首提“精准扶贫”思想。三年来,十八洞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扶下,特别突出自力更生,专注精准扶贫,使尽十八般武艺,天更蓝了,地更绿了,水更清了,人更美了,情更浓了,心更齐了,全国三分之二的省市自治区来人学习了。

一个曾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,何以成为精准扶贫的样板?本报记者多次深入十八洞村,走访农户,聆听党建,察看基地,感受巨变,发现答案就在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生动实践中。  精准扶贫首要在扶志。造成贫困的客观原因可以有多种,但精神贫困始终是主观根源所在。精神贫困内敛于自卑、自慰、自弃,外化于“等、靠、要”。

一个精神缺钙的人是无法自信、自觉、自强的。蒲松龄曾撰联自勉:“有志者事竟成,破釜沉舟,百二秦关终属楚。苦心人天不负,卧薪尝胆,三千越甲可吞吴。

”说的就是志气的重要,历来为世人称颂。十八洞村在扶志上别出心裁,推出了“思想道德星级化管理”办法,从精神层面为村民吃下定心丸,注入强心剂,唤醒了村民的精气神,让先进更先进,后进赶先进,从而变“以前要我干”为“现在我要干”,不失为精准扶贫一剂良方。以前十八洞的人羞于承认自己的“村籍”,现在都抢着表白自己是“十八洞”人,这个变化充分表明了十八洞村人的心路历程,反映了扶志带来的精神富有。

“投入有限,民力无穷”,精神富有是决战决胜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。  精准扶贫关键在实效。

翻开辞典,“精准”就是“非常准确”的意思,出不得半点偏差,来不得半点虚假。精准扶贫,必须贯穿一个“实”字,就是不搞花架子,“不栽盆景”。

扶贫工作贵在看真贫、扶真贫、真扶贫,不能只留于表面,也不是政绩工程,而是实实在在的发展大事、民生要事。十八洞村在扶贫工作中,一切从实际出发,突出“分类分批”,切切实实做到了“精准”,落实了总书记“不搞特殊化,但不能没变化”的要求。

具体体现在扶贫对象识别上突出“九不评”,扶贫资金安排上不搞“天女散花”,扶贫措施上不搞“大水漫灌”,扶贫工作队员改“驻村”为“住村”。正因为这种“精准滴灌”,十八洞村的扶贫才做到了一户一策,一人一方,得以立足长远,找准合适产业,激发发展潜力,扎牢致富根基。

  精准扶贫要义在创新。十八洞村地处武陵山区深处,交通不便,产业缺乏,基础薄弱,扶贫难度可想而知。

就是这样一个环境恶劣的山村,当地群众却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,敢“吃螃蟹”,善于创新,快速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脱贫之路。在工作队带领下,十八洞村“跳出十八洞村发展十八洞村”,群众“点菜”,政府“下厨”, 精准扶贫实现了“个人定制化”,提供了“可复制、可推广”的经验。

目前,以猕猴桃、烤烟、蔬菜等为主的种植业,以湘西黄牛、生猪、山羊为主的养殖业,以苗绣为主的手工艺加工业,以农家乐、红色旅游为主的乡村旅游业,以劳务输出为主的劳务经济等“五大产业”架构已基本搭建,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。  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,真正做到了“对症下药,药到病除”,是湘西州“精准扶贫十大工程”的生动体现,更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在湖南的成功实践。

当前,湘西、湖南、甚至全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“啃硬骨头,攻坚拔寨”的冲刺期,我们只有像十八洞村一样,才能让精准扶贫结出累累硕果,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。


本文关键词:bat365官网登录,bat365官方网站,bat365在线平台

本文来源:bat365官网登录-www.com008com.com

Copyright © 2008-2023 www.com008com.com. bat365官网登录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:ICP备83532236号-9

020-88888888